在大众媒体、自媒体繁荣发展的今天,垃圾信息爆炸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。有些时候,突然之间,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就能在你的朋友圈刷屏,而这并不一定是什么专家的观点,也不是什么权威媒体的文章。但是诱惑的标题,还是让很多人不由自主点了进去。比如这一篇:“外资撤离:4500万人或将失去饭碗,数亿人生活被改变”。
当你看到这个标题,如果你不是很忙,大抵难以抵抗点击这篇文章的诱惑。而当你点进去之后,看到有观点、有事实,有数据,作者满怀忧国忧民的悲痛的情绪,让你认同了他的观点。
如果你的反应如上所说,那么,你可能正在使用直觉思维,而不是理性思维。
如果你是一个善于通过理性思维去看待所接触的信息的人,那么,这样的文章你可能根本不会点开去看。如果你不善于理性思考,而常常把它交给你的直觉。那么,上当受骗就不可避免。
如何理性的思考,如何正确的看待一则信息或一篇文章的观点?下面我们就利用批判性思考的方法,去剖析这篇文章。
首先,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结论,作者的核心结论是:外资撤离将使得数千万人失业,数亿人的生活和命运将改变。
再来看看他的理由:
1.外资在中国的固定投资额中的数额在下降;
2.外资撤走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之大,超乎国人的想象;
3.东莞一多半工厂倒闭,就是外资撤离中国后萧条的缩影;
4.“一大批”著名的外资企业已经撤离;
乍一看这些理由,貌似都振振有词,不可辩驳。可是,真的是这样吗?下面我们逐个理由往下看。
一、外资投资额下降,并不必然就导致大面积的境遇恶化
先看第一条理由,外资在中国固定投资中的投资额在下降。作者还给出一组数据: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6年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仅为1211.97亿,对比11年3269.81亿这一数字,短短五年时间便下跌了62.94%。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,更不要说靠着外资生存的无数供应厂商、上下游企业,估计人数以亿计。”
如果我们只是看“5年时间下降了62.95%”这个数据,很多人马上会直觉本能的想到,“情况果然恶化的很严重”。但是,请你且慢,即使我们暂且假定这个数据是真实的,作者核实过这个数据。但是,这说明了什么呢?仅仅能说明外资在固定投资中的投资额下降了。
能否据此就一定得出结论,中国的情况恶化了吗?未必!要知道,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的年代,我们不再是完全依赖于外资的投资在发展经济,我们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,并且在进行资本输出,国家为什么提出“走出去”的战略。这说明我们有资本走出去了。所以,外资在中国固定投资中的投资额下降,并不必然说明我们的境遇就一定恶化。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,但是两者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。
当然,你可能还会有疑虑,因为作者还有一个数字,“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,更不要说靠着外资生存的无数供应厂商、上下游企业,估计人数以亿计……外商撤资,很多人会失业,生活跌入谷底”。
对于这个数字,以及作者的结论,我们也要去细究他的逻辑,企业倒闭,必然会造成失业,这是没有疑问的,但是,会出现作者说的这么严重的情况吗?未必会,人是活的,是流动的,一家企业倒闭了,可以去别的工厂,东莞机会少了还有广东的其他地方可去,还有北京、上海可去。作者的这种想法,是典型的滑坡谬误。
二、不要被作者的恐惧词语吓坏了
再来看作者的第二个理由:外资撤走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之大,超乎国人的想象。
首先请注意这里作者使用的手法:付诸强烈感情的词语:“超乎多数国人的想象”!我们来通过作者的论据来看看,到底影响有多大,怎么超乎想象?
作者给出的是三个例子,一个是7000人的印刷厂的老板放弃工厂去东南亚了;另外一个是中国最大的手袋厂利润剧减55%(并未说这个厂子有没有倒闭);第三个说的是微软关闭了中国工厂,其供应商倒闭。
这里作者仅仅是给出了3个个例,这三个个例能代表整个中国制造业吗?我们无法得出这个结论。尤其是第一个工厂转移东南亚的例子,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的制造业不行的证据。即使我们没有去过印刷厂的人也知道,这种工厂在今天的中国,只能算是低端产业,它的竞争力靠的就是较低工资的人力资本。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上升,人力成本的上涨是必然,这样的“外资企业”面对这种情况,利润减少,进而寻找更低成本的国家去建厂,这是必然。
要知道,中国现在早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年代,大部分的企业不再只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。著名天使投资人、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吴军博士曾在“为什么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”这篇文章中指出:“中国十多年前早就不是靠服装鞋帽挣钱了,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机电产品的出口。”可见,中国制造早已向高端机械行业转型了,因为几个低端的工厂倒闭,就说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这不是危言耸听么?
所谓的“超乎想象”,只是让那些靠直觉思维思考的人“随便想象”,进而产生自我恐惧,对作者产生认同的手段而已。
所以,如果一个作者不断的用一些具有强烈词汇的词语,而不是实实在在,符合逻辑的证据,那你对这个人的文章的可信度就要打一个大的折扣。
三、以偏概全:东莞萧条代表不了中国萧条
作者的第三个理由是:东莞一多半工厂倒闭,就是外资撤离中国后萧条的缩影。作者说:“曾经撑起了东莞制造业半边天的台商,在1999年前后曾经创造东莞一半以上的gdp,数量最多时有5000多家,如今已经跌至2000家。”
在这里,我们也先暂且假定作者的数据是真实的,是作者经过核实的,没有虚假的数据。即便如此,我们也不能就认定作者的结论是合理的。“东莞的没落”是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的,但是,我们怎么没有听到“深圳没落”?没有听到“杭州没落”?这是为什么?那是因为东莞的代工模式在产业升级中确实落后了。
作者的这个数据确实说明,东莞这个曾经的代工明星城市,如今不再那么辉煌。但是,东莞没落就代表中国没落吗?东莞的经济体量占广东的多少?占中国的多少?我们去看看这个比例,就不会贸然得出像作者这样的结论。
作者举东莞的例子来说明外资撤离对于中国的影响巨大,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错误。
四、留下的企业各不同,走了企业多是相同的
再来看作者的第四个理由,“一大批”著名的外资企业正在或已经撤离。作者还理直气壮的给了一个截图数据,列出了一些所谓离开的“巨头”外资。
直觉型思维的人看到这张图,马上就相信了作者的说词,但是,仔细看一下这个名单,你就会发现事实可能并没有作者说的那么坏。看名单里面的企业,第二家露华浓,这是一家日化企业,类似于欧莱雅集团,这个企业退出,不是说中国不行了,相反,可能是公司自己经营不善。问一下自己,你买过露华浓的什么产品?你听过这个企业吗?你就会发现我的推测可能是有道理的。
作者举例的无印良品缩减工厂,宝成运动鞋制造厂,以及其他几个企业,都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,撤走或许也是因为中国日渐增高的人力资本成本。我们在前面早已经说过,中国早已不是靠服装鞋帽赚钱的那个时代,那个国家。这些企业的离开是必然。不是说这些企业走了是因为中国不行了,而可能只是这些企业真的待不下去了。
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完成对中国的国事访问。在其访问期间,外交部曾发表申明表示,中国将大幅放款金融业的准入。这是特朗普总统和美国企业来访的诉求之一。这说明,美国的金融业企业还是很想进入中国,而不是退出。所以,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在撤离,我们要看撤离的是什么行业的企业,再看看想进来的是什么行业的企业,这样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本。
所以,当作者给出证据的时候,一定要去仔细的审视他的证据,而不要因为作者有“证据”就轻易相信。因为那个证据可能是错误的。
综上来看作者的四个理由,发现支持这些理由的证据效力都很弱,或者有逻辑错误,或者根本占不住脚。由此,一个理性的读者,就不能贸然的去接受“外资撤离就会给中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”这样的观点。
另外,在面对一篇专业性的文章的时候,要去看作者的背景,如果作者没有专业的经济学背景,那么他对于经济问题的观点,就不能轻易相信。
投资
经济
文章
自媒体
露华浓
收藏
举报
举报文章问题
取消 确认